WFU

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新冠肺炎太嚴重,我都不敢去運動?

 
作者:胡文杰 醫師

T 先生,五十多歲中年三高個案(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身材微胖的勤奮上班族每天早出晚歸,慢性病的控制不盡理想,每次回診看報告總是一臉憂愁與無奈對於檢驗的一堆紅字更是覺得煩躁不安之前也介紹規則運動可能帶來的好處




並討論怎麼作飲食運動的調整但是每次的反饋都不同有時是最近太忙有時是天氣不好有時是身體太累原因不一但是都反映出生活習慣的調整不是他的優先考量,不過最近倒是有個新的理由不運動那就是新冠病毒。

他說每次看新聞哪裡有確診個案就自動避免外出減少密集人群接觸所以隨著新聞每日一爆他的運動想法也就無疾而終了聽到他這麼說倒是引起了我的興趣我說最近體育署109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出爐了確實很多人都跟你一樣工作耗去了大半的體力精神所以不能運動的原因也跟你類似聽我這麼說他的臉色緊繃稍微和緩一點,他接著說下班很累外面又危險真的想運動也沒辦法啊他自顧自地說著彷彿這一切都是這麼合理




我順著他的語氣問到那2020年疫情這麼嚴重你覺得台灣今年有參與運動的人大概幾成帶著剛剛的自信他回答大概三成吧我說三成三是有規律運動就是每週至少運動 3次、每次 30分鐘、心跳達130或是運動強度會喘會流汗的程度如果有參與運動就算其實比例高達八成二喔而且七成一的民眾覺得運動行為並不受疫情的影響




聽著我的分享他的眼睛露出不可置信的感覺其實調查發現不運動的原因前三名就佔了八成也就是如果先規畫時間與體力分配針對這三大障礙先做排除或預防,你就已經排除八成的障礙了逐步使用規律運動來幫助管理你的健康,享受規律運動帶來的好處不僅心肺功能改善體力與精神也會越來越好研究顯示規律運動也有助降收縮壓5-7mmHg降糖化血色素0.66%降血脂LDL 3-6mg/dl這些是藉規律運動就能帶來改善喔聽著我的解釋,   T先生陷入了沉思。

 T 先生的困擾也確實是很多門診個案的困擾行為的改變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及不同階段的行為有不同的特質也需要不同的協助最常應用的是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式分為思考前期、思考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

思考前期 個案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這時候給予任何目標或是計畫都沒有效益如果個案沒有將這個議題視為與自己重大相關改變的選項不會出現在他的思考裡此時需要提供的是相關的風險與益處訊息並藉由一些相關的線索讓個案感覺這個議題跟自己息息相關

思考期個案已經考慮未來6個月內改變也明白採取行動的利弊,但是糾結矛盾於改變帶來的困難與益處此時需給個案提出問題與表達憂慮的機會並讓個案能自我審視改變帶來的利弊轉換成較正向的期待與目標,增進個案的自信

準備期未來一個月內打算採取行動或有改變但沒有規律此時應協助設立合理的目標並經常反饋與強化正向行為




行動期已經做出改變並規律採取行動但沒有持續超過6個月此時應提供持續的支持與反饋並讓個案了解回復原態的可能與學習應對技巧(此階段容易故態復萌)

維持期做出改變並規律執行已經超過6個月此時個案較有信心繼續此時應維持支持系統與改變的樂趣避免無聊與精疲力竭產生逐漸將外在激勵轉化為內在的激勵




其實 T 先生的沉思代表他的很多憂慮都沒有說出口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說因此鼓勵他能提出問題或憂慮就有機會讓他重新審視改變的利弊得失思考了一下, T 先生慢慢地說道每周150分中對他來說真的找不出時間以前運動也有過受傷的不好經驗現在頂多吃完飯散步一下

原來 T 先生都有把醫療的建議放在心上只是他覺得門檻太高執行困難才一直遲遲不去行動而且也已經開始有散步的習慣了其實研究發現靜態生活模式(久坐)會有較高風險的死亡率心血管發生率等只要逐步增加日常活動來中斷久坐的風險例如每30分鐘短暫輕度的活動都可改變原來的靜態生活模式之後每1-2周將每次運動時間延長5-10分鐘來慢慢達到指引的建議運動量與強度運動先求有再求好然後會越來越好循序漸進也能減少運動風險與傷害, T 先生感覺這樣的建議還能勝任決定明天就開始午餐後走10分鐘開始我想他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摘要八成的人都有參與運動找到你的動機排除相關的障礙在運動的路上我們需要彼此敞開心一起向前。


延伸閱讀:
1.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11th edition
2. 中華民國109年運動現況調查
3. ACE’s The professional’s guide to health and wellness coaching. 
4. 糖尿病人運動指導手冊  中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